传统金融机构如何介入新型地产运作

2015-11-24 06:11

受制于人数和单笔份额的限制,如果仅仅依靠众筹解决房地产企业大量的融资需求仍然具有难度。当项目规模较大时,仍然需要体量大且成本低的金融机构的资金参与进来。

例如,目前一米好地正在尝试设立领投基金,在有金融机构做优先级的情况下,投资新型的空间项目,比如60%的青年公寓,10%左右的分散式公寓,剩余是商业空间包括联合办公等。

目前来看,金融机构对这些新玩法还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但实际上,金融机构只要更新理念和创新风控流程,就可以发现大量介入新兴地产运作的机会。

一、金融机构介入地产创新的传统途径

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在地产创新的过程中多数依然扮演传统角色:基金子公司作为信托计划发起人,银行担任发放贷款、资金托管、结算角色,信托担任信托计划受托管理人,保险则作为增信机构,提供履约保险。

以绿地地产宝为例。绿地地产宝通过基金子公司发起资管计划、通过银行发放委托贷款,由安邦财险提供保证保险、保障本金及收益的到期兑付,银行同时做资金托管和结算业务。

二、传统金融机构未来是重资产的持有者

然而,如果金融机构仅仅只满足与扮演传统角色,或将失去一类收益可观的新资产。

其实,传统金融机构因为有证券化的能力,未来应该是最重要的重资产持有人。目前多数“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的平台都很难形成一个流动性充分的市场,因为主要的参与者不是金融机构,而只有传统的金融机构具有专业能力以及人力和物力,能够判断风险以及选择持有或卖出,打造一个真正有流动性溢价的市场。

金融机构并非不能持有资产,而是不能持有非金融资产。因此如何将资产转化为金融就能接受的模式?核心是将资产转化为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可证券化的资产。

三、什么样的资产能够获得传统金融机构青睐?

从证券化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就是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按照这一标准,具体列举适合证券化的七类资产,分别是商业、物流、景区、众创空间、散租市场、酒店、体育场馆。

有三类资产可以被看作是伪资产:第一, 销售收入。在销售模式下,并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因为当买房子已经不是一种刚需的时候,无法确定去化率以及去化的稳定性。从这个层面上讲,要真正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房企的“去化”问题具有难度;第二,开发贷。依赖于不确定的销售型收入;第三,物业费收入。开放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来源,但问题在于物业费除去所有成本后,净现金流非常少,较难支撑证券化的产品,需要有额外的增信、额外的担保措施。目前物业费收入的资产证券化多为行ABS之名,做发债之实。

因此,要想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不管是房地产企业还是新型地产运作商都需要一个养资产的过程,即找到一条将资产转化为可证券化的资产的途径,核心就是现金流可控。

互联网金融是实现现金流可控的最佳渠道。将资产本身变成消费场景,然后进行相应安排,使得人流和现金流在平台上聚集,同时依赖互联网数据化的能力,或通过支付系统、或通过信用系统,或逐渐累计的数据分析,使之成为使用频率高、具有持续粘性的场景。在现金流和人流聚集的过程中,数据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沉淀,更有利于开发证券化产品。

以铂涛金融为例。铂涛金融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现金流做封闭性管理。首先,实现全网订房,确保控制订单;其次,部分现金流暴露在酒店加盟商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加盟商的融资需求将现金流封闭。依赖透明的信息系统,在现金流封闭、客户封闭的情况下,历史数据可信度、经营数据预测性提高。尽管没有拿到物业本身的产权,但锁定了租赁权、现金流和经营数据,使之可以成为未来证券化独立的资产。

再以一米好地为例。传统金融机构较难去投资零散的、分散式公寓,但一米好地可以这样操作。一米好地这个平台收纳几百甚至几千套公寓,一年现金流可观且稳定性高。以上海为例,租房的刚需来自于两个数据:60万人来到上海,每月2900人活跃找房。因此,租金的稳定性是比较优质的,可以将众筹之外的份额打包向机构转售或者提供资产仓库服务。另外,众筹项目周期长、流动性并不高。例如,一米好地平台上投资的项目2年-3年可以退出,但是需要持有5年-8年现金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做完投资后2年-3年收回成本然后再获取收益。那么,可以将现金流转让,机构可以成批收购这些现金流,甚至可以开价,相当于把二级市场激活。

四、金融机构需要做出什么改变?

对金融机构来说,未来如果想要地产新玩家一起玩,需要在风控要求和资金的风险属性上做出改变,使得在设计产品时可以缩短路径,将结构简单化,同时金融机构也开创出一条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来说,金融机构要创新地产融资,有三个可以探讨的路径:

1、银行拥有的优质个人住房贷款,是很好的资产证券化的标的。可以尝试针对不同个贷做打包,做成证券化产品。

2、提供大数据和征信服务功能。

3、股权投资领域蕴藏着很多机会,但金融机构一般不敢介入。实际上,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将资金拆小,而非动辄跟房地产合作几个亿的资产。另外,绿地下面有很商业的资产,也开始用于众创空间。可以考虑对创业企业免租,将租金换成股权。这样,金融机构在判断房地产企业项目公司的时候,就不是考量资金回报是多少,而是考量租金投进去的企业的价值是多少,对金融机构来说这种回报更安全、可观。而房地产企业身份也由“卖楼”的角色变成“卖项目公司股权的角色”。

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智信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