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中需警惕的四大风险

2015-06-05 03:06

尽管权益类投资成为趋势,资管机构也在谋求突破原有产品结构,设计新产品,但风口之下,仍需警惕风险。

一、资金面过于宽松引发市场非理性繁荣

目前,国内实体经济继续疲弱,尽管二季度我国工业活动属于季节性旺季,但中观数据表明国内需求仍然不振。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煤炭、钢材与水泥价格出现下跌;中国全社会用电量4 月份在服务业带动下同比转正,但回升幅度有限;铁路货运量与沿海集装箱运输指数则延续下滑。

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仍是主基调。今年来央行已经两次降息,从长期看,货币政策的放松还将在进程中,中国的短期资金利率,还将处于长期下降的通道。

尽管资金面宽松的目的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振实体经济,但是,目前资金面过于宽松、资金利率过低也成为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基础。

一季度央行的持续宽松政策下,多轮打新都没有出现短时的资金价格上扬,这亦可体现流动性泛滥的程度。在资金面过于宽松的情况下,资管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结构上会继续加杠杆,这样,整个市场很容易进入一种脆弱的非理性的繁荣,其繁荣的维持将高度依赖于持续宽松的预期,任何潜在的流动性收紧都可能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

二、人民币国际化或致使国内资金分流

资金分流的一大风险便来自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到来。

除了美元走强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外,今年最大的风险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尤其是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后,国内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将变得更加方便。对此,国内已经有机构在探讨自由兑换进程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演化,试图做出类似的分析、讨论。

如果人民币纳入SDR今年得以成行,我国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步伐必定会加快,因为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央行向七国集团作出的让步。当资金可以更加方便的跨境流通,诸如H股这类海外价值洼地将有望获得资金的青睐,而资本从国内撤离的过程会导致国内基础货币投放短缺,甚至银行存款流失,从而导致国内流动性宽松的格局改变。

如果事实依照上述逻辑推演,届时将是A股市场最重要的风险触发点,若再叠加“杠杆的践踏”,或许会是今年市场上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三、内部因素变化可能破坏上涨逻辑

对于支撑当下市场上涨的逻辑,各界普遍认可的因素包括,利率继续下行、资金充裕、改革转型正在落地等,这些都在边际上支持牛市继续走下去。

而破坏上涨逻辑的主要因素,除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影响之外,更可能来自于“内部”,比如监管层加强监管漏洞、财务造假、操纵股价,流动性收紧、政策转向等诸如此类的内在因素,很可能成为此轮牛市中最大的扰动因素。

5月28日,A股剧烈波动,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盘4620.27点,跌幅6.5%。从消息面上看,汇金的减持以及2007年530印花税再现的传闻,对连续大幅上涨后的市场造成心理压力,一起促成了市场的大幅下跌。

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可能体现在板块的分化。目前,创业板已经成为泡沫的代表,其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2015年下半年,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不断落地,届时有可能对整个市场结构做一次修正。国企改革的声音喊了很久,却始终没有落地,一旦得到了实际推进,将成为市场主流热点,有可能取代目前以TMT、“互联网+”为主的大逻辑,支撑牛市继续走下去。

四、打新、定增等产品的结构性风险

自去年起,在一些资管机构的产品结构中,打新、定增成为了热点,这类一级和一级半市场投资策略意在低风险环境下下获取绝对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今年已经公布的定增案例达到了210个,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的案例有75个,而超过100亿元的有5个。

不过以事件驱动型为主要策略的定增项目,在火热行情下也逐渐暴露出了风险。在公募基金领域,以专户形势参与的定增项目多数只是做通道,在风控层面缺少主动管理,今年,有定增王之称的财通基金,旗下定增产品就因爆仓被起诉,去年,其定增产品也发生过类似负面事件。

随着市场估值的不断提高,目前机构在参与定增项目时正变得更加谨慎。部分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定增项目时更加看重资金流动性风险,而这是以往不太注意的问题。这种理念的关键是,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时,更需要处理好自己资产的流动性,做好保护。

除了流动性风险之外,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在做大权益类投资后,还要面临再投资风险。举例而言,在股票市场下跌后,配资类业务因止损需要提前到期;政策发生变化后,新股IPO暂停导致打新基金需要提前赎回;那么,提前收回的资金再投资时,收益率能否覆盖尚未到期的理财成本?

基于此,上述银行做出的风控手段有两种,一是增加券商增信类资产配置比例,另一种是降低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程度。

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智信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