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衍生品业务开闸是结构化理财重大机遇

2015-01-05 10:01

当前,结构化理财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一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二是2013年以来券商衍生品业务的开闸。

作者:智信研究公司研究员 崔继培

来源:智信研究公司《资管高层决策参考》

中国的银行理财起步于结构化理财。彼时国内金融工具匮乏,理财产品只能挂钩境外的衍生品,当时境内银行并未掌握衍生品技巧,结果推出的部分结构化理财产品收益不佳。2007年创新推出的零收益结构化理财产品,尽管是在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却被误认为损害了公共利益,导致后来银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大行其道。

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希望从目前的固定收益类逐渐演化为净值型产品和结构化产品两大类。净值型产品是真正由客户自己承担投资的风险;结构化产品则是浮动收益的概念,这类产品首先需要首先做好投资者教育和客户经理、销售人员的培训,需要时间去培育市场。

当前,结构化理财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一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二是2013年以来券商衍生品业务的开闸。

2013年年中的钱荒激发了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的银行存款构成很大的冲击,另外股票的上涨也极大地分流银行的存款。结构化理财能够局部解决存款端分流的问题。2014年招行判断A股触底,便开始比较多地发行与沪深300、A股个股或者港股、美股挂钩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13年券商衍生品业务开闸,对于银行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形成重大利好。一直以来,国内银行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基本与境外的交易对手合作,但如果境外交易对手没有QFII额度则无法投资国内的标的物。自2013年底内地券商可开展衍生品业务后,招行是首家与券商签订SAC协议(SAC协议即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协议)发行股票类结构化理财产品的银行。这样的好处是,既能按照监管的思路在往净值型、结构化方向转变,股市上涨后能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存款的流失。

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智信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