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投资靠算命?算命也有技巧的说

2017-09-07 02:09

从医药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看,2017年上半年药企回报可观,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营收与利润涨幅达30%以上,化学药和中药企业涨幅也在15%上下。另外,据不完全统计,1月1日至8月31日,一级市场的较大型投资事件也在54起以上,市场投资热度不减。但智信经过多方调研发现,由于医药投资存在周期长、政策多、风险大等因素,对投资人的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

 

一、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但细分领域仍有机会

1. 医药行业压缩重整,增速放缓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年的医疗市场规模中各子行业的占比具体为:医疗服务:药:器械=3:1.5:0.3,作为消耗性消费品,药品市场始终是块大蛋糕。相比发达国家,国内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已经相对饱和,甚至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药品于健康保健费用中的占比,相比发达国家10%-20%,中国已达到了40%。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医药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整合、创新,并在下游消费环节鼓励合理用药。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药品市场规模在医疗行业子行业中增长率最低,已经降到个位数。药企利润压力增大的同时,大批企业被洗牌。

尤其是成熟的仿制药因为缺乏高增长性,难以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但可以挖掘并购的机会。而对于有判断能力的投资人而言,随着国内新药研发的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都在改善,创新药开始显现出趋势性的投资机会。

2. 医药投资特点是: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要明白医药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价值和特殊性,就必须将其与其他子行业对比来看。相比于医疗服务,医疗制造业没有地域限制,市场更广阔,除了国内市场,整个亚非拉新兴市场的怀抱也是打开的。伴随广阔市场机会的是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更复杂的市场环境。

同为制造业,医疗器械更多依靠临床经验改良,行业更迭快,拼的是反应速度和勤奋水平。而做药是个苦差事、慢差事,根据美国食药局的统计,医药研发耗时平均15年,成本平均25亿美金。所谓“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颇有些赌博的味道。

3. 细分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

虽然冗余竞争的仿制药、“神药”、抗生素等被严格限制,但还有不少细分领域值得探索。针对慢性病、老年病、肿瘤的刚需药,以及创新药的高速增长是确定的。 传统化学药、中药体量大,增速缓慢,爆发力弱,但贵在平稳、估值相对合理,部分特色原料药也值得挖掘。

生物医药是大部分投资人偏爱的宝地,上半年全球医药销售排名前10位有8个是生物药。VC投资人投向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行业趋势,2016年以来,创新药、生物药投资占了VC投资的一半,竞争激烈。2017年A股中报显示,相比中成药和化药的10%,生物药的营收增速超过了40%。

具体品种中,抗体药、胰岛素、血制品、以及收入占据疫苗市场70%份额的高端二类疫苗在国内的的使用率都远低于美国,还有长足发展空间。

单抗和胰岛素占比最大,二者一起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国内抗体药仅100亿的市场规模,近5年平均增长率21.6%。抗体类“爆款”药物出现率高,优质企业集中在行业前15%,国内优秀的生物医药投资人会重点关注排名前3到前5的产品线。

而资源导向型的血制品行业,无论是上游原料还是下游需求都有较大的放量空间,血浆利用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是最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子行业。

相比这几类有成熟产业的品种,以时下大热的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还处于襁褓阶段,国内政策缺失,技术和医院载体的配套能力也面临挑战。

二、医药投资的时点选择

1. 医药投资时点前移药企、产业投资人、私募和部分保险公司是目前医药投资的主要玩家。投资人往往会纠结于投资时点的选择,认为投入太早,虽然价格低却风险大,若投入较晚,又纠结于比之前的进入的投资人价格高。其实只要判断好大势,稍晚期投资风险降低,贵一点也值得。近年医药领域的投资时点和退出时间整体前移,2013年到2016年大型VC并购退出中,于临床一期试验退出的数量从2个逐年上涨到8个,临床前试验退出的数量也在2015年上涨到7个。VC阶段的投资要求的只是专业度和投资价值判断,不用太担心企业经营状况。而且从成功率看,临床一期高于临床二期。

基于专业门槛、风险偏好属性和资金期限的限制,金融机构参与医药投资较少,即使参与也是以债为主,或者接受成熟期的项目,至少在临床二期之后才会入场。但是真正能走到成熟期的项目少而且贵,对于行业门外汉来说也是最容易掉的坑,毕竟临床二期试验的成功率最低,仅为30.7%,临床三期的成功率也只有58%。而且越往后期进入,退出方式就越单一,投资回报跟新药研发成功率的关系就越密切。

如果选择偏后期投资,为企业做投后增值服务的能力越来越重要,麦肯锡报告显示,国际上通过运营能力创造的投后价值比例已高达50%以上。投资人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如果盲目投资成熟期项目、尤其较为便宜的成熟期项目,等待投资人的也可能是满地落叶。

2. 不同阶段的投资策略

和其他行业投资一样,天使投资更多是靠“算命”,要看企业家是想赚快钱还是有理想地做实业,是否愿意从最难最基础的事做起,一步一个台阶。“算命”的阶段里,团队骨干的性格和人品比技术经验更重要。

VC阶段仍然是投资人选团队,不过“算命” 有了依据和部分可量化的指标,此阶段是智力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企业规模尚小,但稳定的团队、合理的分工、清晰稳定的融资和经营计划,都是团队获得信任所必备的。

多数投资人喜欢在PE阶段介入——此时项目终于能“看得懂”了,因为有较为详实的数据可供投资人做出投资决策。但是遗憾的是,其他投资人也都能看得懂,因此项目会受到资方的追逐,价格由此被推高。投资人沦为被企业选择的境地。要想要企业选择你,就必须想办法“成人之美”。企业家在这个阶段的需求主要有3个: 1、尽快占领市场和获取更高利润;2、推出更多产品;3、对接资本市场。

成熟期的企业适合资金量大且稳定的投资,这类企业有两类发展方向,若进入平稳发展甚至下滑期,不懂行业的投资人,如果盲目跟投PE就容易掉入陷阱。而具有产业把握能力,并能协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或者提供优质金融方案的智力+资本双密集型投资人会在此阶段脱颖而出,协助企业二次创业。

医药研发流程长、环节多、耗资巨大,真正的医药投资需要长期布局、舍得花钱,看不懂或机制不够灵活的投资机构可以选择适当与有产业投资优势的投资人跟投,作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配置,分散投资,量力而为也许是比较理智的方案。

 

作者|智信研究公司 吉怡颖

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智信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