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以股权投资破刚兑是伪命题

2018-08-23 04:08
客观来说,目前的资管市场还需要大量的投资者教育来灌输“买者自负”的概念,这一天一定会来,真到了那一天,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陆投资产 刘浩
来源|资管云 
 
信托喊了多年的“去刚兑”似乎终于近了,一方面是监管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流动性趋紧、企业违约率升高情况下的市场选择。于是,一些信托公司打算通过发展股权投资业务来减少不刚兑的风险,理由是产品不设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就没有刚兑的预期。对此,我的观点是:发展股权投资或许是真命题,但以股权投资破刚兑却是伪命题。为什么?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个故事:老王在镇上经营一家牛奶店,多年来都是明码标价,付1块钱,给100mL奶。老王自己有个农场,1块钱拿来买草料喂牛,牛产的奶给顾客。无论农场里的奶牛产奶多少,老王都按标价给奶,奶多了就自己存起来,奶不够就自己补上。由于多年来童叟无欺,老王的牛奶店深受小镇居民喜爱,无论老人小孩都爱喝他们家的奶。某一日,小镇上的奶品管理局来检查,发现老王店里有个奶罐屯着存奶,认为有可能不新鲜,要撤掉。老王这下犯愁了,往后奶多了还好办,奶少了怎么补呢?老王的儿子小王想了个办法:以后啊,付1块钱不保证100mL了,1块钱买草料,牛产多少奶就给多少。小王为此还搞了个宣讲会,跟小镇的人说啊,从历史经验看,1块钱的草料平均可以产105mL的奶,只要坚持买,收获比以前还多哦!于是小镇的居民又开心的买奶,老王也不用担心奶不够要补的问题了,完美!但有一天,老王家的牛吃了1块钱的草,却1滴奶也没有产出来,于是问题来了:

情形一 、婴儿的妈妈找上门

– 妈妈:“老板,赔我牛奶!”- 小王:“女士,我们说好的呀,牛产多少就给多少,不应该赔啊。”- 妈妈:“什么!你不赔,我儿子喝啥?他那么小,一顿都饿不得的!你个黑心商人,骗我儿喝奶钱,老娘跟你拼了!!!”- 老王:“别别别,我们赔,我们赔,这是去隔壁镇买来的100mL奶,您赶紧回吧!”– 妈妈:“哼,这还差不多!”

情形二、购奶的律师找上门

– 律师:“老板,赔我牛奶!”- 小王:“先生,您是专业人士,咱条款写了呀,牛产多少就给多少,不应该赔啊。”- 律师:“哼,你还敢说!你们的管理很有问题呀,你们到底买了啥牌子的草料?草料的生产日期看了吗?购买前走了啥审批流程啊?得到所有消费者同意了吗?奶牛做体检了吗?谁能证明你喂了?喂草料的时间和方法可对?牛在产奶前都去哪儿了?这些信息都及时跟顾客披露了吗……哼,这些问题如果不都解释清楚,你可别想赖账,我要去镇上法院告你!”- 老王、小王:……– 老王:“算了,我赔吧,100mL给你。”– 律师:“100mL?我了解过,这种奶牛吃一块钱草料明明可以产110mL奶!不行,我还要告你!”– 老王:“别别别,要不咱再商量商量。”– 最终,老王赔给律师105mL。

情形三、奶品管理局找上门

– 管理局:“听说你们家卖牛奶出了点问题?”- 老王:“同志啊,我们卖牛奶都是符合规定的,奶牛产奶的风险也都事先告诉顾客了,我们会妥善处理好的。”- 管理局:“妥善处理好?怎么前两天李大婶儿、张大爷还在门口拉横幅?”- 老王:……– 管理局:“奶牛不产奶,说明你们的管理就有问题吶!”– 老王:“同志,这……”– 管理局:“而且,你们还去隔壁镇买牛奶赔给顾客,这也是不允许的!”– 老王:“我……”– 管理局:“所以,当局决定,你的店从今天起暂停营业三个月,公示全镇!”

情形四、“亏奶门”后,各种麻烦络绎不绝

– 广告位被撤了,电视台的广告也不让播了。- 买奶牛、买草料都不让赊账了,必须全款付清,甚至干脆不卖给他们。- 最麻烦的,还是老顾客流失,很多人都去了隔壁买羊奶。就这样,老王的牛奶店每况愈下,最后终于关门了。
通过这个故事,能说明什么呢?情形一说的是资金风险:你的资金方可能根本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我们来想一想,做债权的产品,你为啥要刚兑,合同里写了吗?没有。是因为你的投资人都是大爷大妈、工薪阶层,你不刚兑,第二天就有一大帮人拉横幅,静坐,大喊“还我血汗钱”吶。还是这波人,从债权变成股权,从有预期收益变成没预期收益(假设销售没有拍胸脯承诺的话),他们就会乖乖地认赔啦?情形二说的是管理风险:你该怎么证明自己履行了应尽的管理职责。我们常说“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对于固定收益产品,你的管理职责其实是以收益率为限,只要你成功兑付了本息,没有人会对你怎么管理指手画脚。但股权项目没有预期收益呀,于是管理职责从一个数字问题变成了更具体的尽职调查、操作流程、期间管控、信息披露等,完成的难度成倍增加。情形三说的是监管风险:不出事还好,出了事,合规风险就会成倍上升。对监管来说,要挑你毛病还不简单。更别说要是搞出群体事件,这个责任谁背?情形四说的是声誉风险:哪怕“去刚兑”是大势所趋,谁也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驱往往会成为烈士。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行业逻辑的改变必然有个痛苦的过程。其实放眼到整个资管行业,被股权投资拖入泥潭的案例并不鲜见:2016年11月,《南方周末》刊发文章《悦榕基金六年“烂尾”,投资人追查诺亚财富》,文章曝光国内首只人民币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亏损近30%,文章直指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2018年1月,招商银行代销的一款由弘毅投资管理的10亿元夹层投资基金被曝违约,一时刷爆金融圈。上述案例中,诺亚和招行还仅仅是代销机构,而且一个是“以全球最高的合格投资者的标准来挑选投资人的”龙头财富管理机构,一个是国内零售经验最丰富的大型股份制银行。请问换成信托公司,情况会更好吗?那么就不该发展股权投资了吗?不是的,我认为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即“该不该发展股权投资”和“如何打破刚兑”应该分开讨论。
该不该发展股权投资?
这应该根据每家机构的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决定。在开展股权业务之前,每家机构都至少要问这样几个问题:1、你要做哪一类股权投资业务?(是房地产股权投资、PE还是其他)2、为什么要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是风险收益更匹配,还是为了差异化经营的目标)3、是否具备开展股权业务的条件?(从募、投、管、退四个方面,哪些能力具备了,哪些方面还需要弥补)4、如何有序发展股权投资业务?(找到合适的展业路径,推动人才队伍和制度体系的建设等)
如何打破刚兑
打破刚兑的本质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这里其实包含两方面要求:对于“卖者尽责”,说复杂很复杂,什么尽调充分啦,估值合理啦,流程合规啦,期间管理完善啦,信息披露充分啦……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该做的都做了,该说了都说了。什么是该做的、该说的,一是看监管规定,二是看合同约定。对于管理人的要求就是专业,严谨。对于“买者自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找专业投资者,通过积累投资业绩和品牌价值吸引真正的高净值客户。但客观来说,目前的资管市场还需要大量的投资者教育来灌输“买者自负”的概念,这一天一定会来,真到了那一天,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又有什么区别呢?

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智信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